“又贵又难吃!”“现在都是些雷同的小吃,价格也比原来贵。”“早就不去了,没性价比股票加杠杆在哪里加,难吃还贵,只有外地游客去当冤大头!”“去年去了一次,完全是景区的价格和味道,完全变了。”“好吃的几家被离谱的房租挤走关门了,等着这条街垮杆。”
近日,途经建设路小吃一条街,突然发现许多的商家都关闭了,门面上都贴着出租或转让的告示,而且现有商家的生意貌似也大不如前,这到底是发生了什么?为何变成这般萧条?
回想当年,作为成都最火爆的网红小吃一条街,建设路也是本地人喜爱并推崇的美食圣地。不仅各类美食云集于此,而且价格实惠,味道也不错,甚至一度被称为电子科大的学生“食堂”……
记忆中的建设路小吃街,一边是推车摆摊摊儿的,一边还是破旧的老房子,老板大多数都是淳朴的小餐饮人,成都地道的市井烟火美食!
2017年的时候,我们“毛起吃”的小伙伴些,还经常去这条街买点吃的,那时候小吃的品种也非常多,基本上闭眼选都不存在踩雷的情况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,其一就那家烤猪蹄,记得好像是5块钱一个,又糯又香,据说现在变成40、50元一个了……
从人人爱的市井烟火小吃街,变成落寞冷清的网红美食街,原因可能如下:
其一,不合理的规划。
原本就是居民区的小街道,在进行所谓的统一改造之后,就变得大不如前,本来路就不宽,中间还弄个隔离带,视觉上整条街就变得更狭窄。
其二,网红美食同质化。
原先都是卖口味、卖性价比的小商贩,且各具特色。如今引来了资本的入局,餐饮美食同质化严重,逐渐演变成卖招牌、卖营销、卖加盟费。游客从慕名而来体验成都的烟火美食,变成了餐饮连锁的一次又一次的“屠宰”……
大多数的预制菜,味道很难有保证,且毫无特色可言。
其三,美食“刺客”,高价横行。
几乎所有人都在吐槽价格贵!
一碗烤冷面20元、豆干苕皮15元、烤五花肉30元、关东煮一串卖6元(就两个淀粉丸子)……
随随便便就是一百多块的消费,甚至同类型的菜品,比别的地方都贵,让人有被宰的不良体验。
其四,高涨的房租金。
伴随着大量的网红小吃进驻后,建设路的房东(许多都是二房东)肆意涨房租,逼迫许多小商家不得已提高单价,降低制作成本及工艺。房租上涨加上一些同质化的网红小吃,把原先本地人口碑好的店陆续挤走了,本地人也慢慢不愿意来吃。
后来在网络上有人做出了总结,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,可能是在于网络流量的“副作用”……
二房东肆意涨房租、美食同质化,网红劣币驱逐良币,如今的萧条,似乎也找到了些许原因。
曾红极一时的网红小吃街,为什么如今没人了?你觉得为何如此呢?
美林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